【粤学习】陈凌武谈恩师梅骅:一部著作,两代医者情

2025-09-15

        梅骅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泌尿外科专家。如今年逾九旬的他虽已退休,但依然心系学科发展、密切关注前沿动态。他严谨的治学之道与仁厚的师风医德,藉由学生的脚步不断传承,成为医学人永恒的精神财富。

        在教师节前后,梅骅教授的研究生——中山一院泌尿外科主任陈凌武深情回忆了自己与恩师从初识到结缘,再到传承其学术衣钵的动人往事。

 

梅骅教授高中毕业后考入岭南大学(摄于1950年)

 

        一部经典著作,串联两代医者情

        1980年代,陈凌武进入中山医科大学求学。讲台上,高大英俊的梅骅令他印象深刻。“每次听他讲课,我们都感叹这位医学大师的博学多识,学生们都非常敬佩他。”陈凌武回忆起初见恩师的情景,眼中依然闪烁着当年的憧憬之光。

        师徒缘分的加深,源于一本珍贵的书籍。1986年,陈凌武毕业并留在中山一院工作,他在北京路的旧书摊偶然发现一本《泌尿外科手术学》,如获至宝。“泌尿外科手术怎么做,如何应对与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,这本书写得非常细致全面。”这本中国泌尿外科的经典著作,曾获199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,对我国泌尿外科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 

1973年,梅骅主编的我国第一部《泌尿外科手术学》。

 

        当陈凌武发现该书主编正是梅骅,并作为研究生正式拜入其门下,一段更深的师徒情缘就此展开。

        在陈凌武看来,梅骅倾注心血编著《泌尿外科手术学》,一是为青年医师提供清晰指引,使其在专业道路上少走弯路、快速成长;二是推动手术操作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广泛普及,让患者获得更高效、更安全的诊疗;三是系统总结我国泌尿外科的发展历程,为学科进步作贡献。

        后来,陈凌武作为助理,协助恩师完成了该书的再版和第三次修订。如今,他接棒主编的《泌尿外科手术学》第4版也即将付梓,这本著作成为贯穿师徒情谊、见证学科传承的最佳载体。

 

1995年,陈凌武(左二)参加博士研究生毕业答辩,与导师梅骅(左一)合影留念。

 

        耗时三年,师徒携手攻克膀胱癌术后性功能保留难题

        在陈凌武眼中,梅骅不仅专业技术能力超群,更怀有深切的仁爱之心。

        1992年,当时正在攻读博士的陈凌武,在梅骅的指导下,开始了如何在根治膀胱癌的同时做到保留男性性功能的探索。“在过去,膀胱癌患者接受膀胱切除手术后,往往丧失了性功能。很多患者处在30至50岁的年龄段,人生路还很长。梅骅教授带着我做研究,想办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。”

        陈凌武介绍,该手术的核心在于精准保留患者的神经和血管,手术时间长、步骤多且复杂、易引起并发症,当时国内外均无可借鉴的成熟案例。梅骅、陈凌武师徒迎难而上,耗时三年对盆腔神经进行了仔细的解剖和对照。经历无数次的实验与探索,他们终于摸清了神经血管的精密排布,并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。这不仅是一次技术突破,更是对患者尊严和生活质量的深切关怀。

 

梅骅(右)在手术中。

 

        泌尿外科手术对精准度要求极高。梅骅的手术以“层次清晰、行云流水”著称,是同行和后辈争相观摩的范本。“每一次梅骅教授主刀手术,学生们都争相观摩学习。”

        陈凌武回忆,在一次全膀胱切除手术中,患者直肠和前列腺、膀胱之间有一层肉眼难辨的筋膜,能否对其准确识别影响着手术操作的精准度。梅骅特意在此处暂停,招呼学生亲手触摸感受这层筋膜,以便未来进行手术时能够快速分辨。

        “教会徒弟是不会饿死师傅的,这是我们科室一直流传的一句话。”陈凌武动情地说,“梅骅教授传授给我们的,我们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。心胸宽广的人,路才能越走越宽。”得益于如此细致教学传统的代代传承,中山一院泌尿外科奠定了其开放手术能力全国前列的坚实基础。

 

1972年,梅骅主持完成全国首例亲属肾移植。

 

        九旬高龄拿放大镜看国外文献,叮嘱后辈努力走在世界前列

        精深严谨、放眼全球、永远追寻学术的最前沿,这是梅骅一以贯之的治学理念,也深深烙印在后辈心中。

        陈凌武回忆道:“1989年,我刚毕业没多久,正跟着梅骅教授学习。当时我们接诊了一位非常特殊的尿崩症患者。这种病我们第一次见,赶紧去请教梅骅教授。梅骅教授也觉得这病罕见,立刻带着我们一起去查文献找答案。”在梅骅的指导下,他们发现这是全球报道不足50例、国内尚未报道的罕见病例。师徒深入探究病因、寻找疗法,历时两年多完成了该病例的研究与治疗总结,陈凌武更在梅骅指导下发表了人生第一篇顶刊文章。

 

梅骅(左一)在查房。

 

        于陈凌武而言,梅骅不仅是技术精湛的泌尿外科专家,更是对后辈细致耐心的引路人。“我从一名普通的住院医生,成长到熟练掌握泌尿外科常见病、多发病及疑难杂症诊治的二级教授,非常庆幸能不断聆听梅骅老师的教诲。他的关怀和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。”

        2019年4月,从医整整70年的老教授出完最后一次门诊,才终于卸下身上的重任,开始退休生活。

        即使已经退休,年逾九旬的梅骅对医学的热爱与关注也从未停歇。“现在梅骅教授每一次回中山一院,都会找我们详细了解新的学科发展,亚专业建设到什么程度了,有没有什么困难,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……”陈凌武感慨道,“老人家真的不容易,90多岁高龄,视力听力都衰退了,有时我走到他面前,他都认不出我是谁。可他就是放不下专业,还经常拿着放大镜看国外的文献。”让中山一院人不敢懈怠的,是梅骅对弟子和科室的叮嘱:“要努力地走在全国的前列、世界的前沿,不断地去探索、去进步!”

 

2023年2月梅骅教授寄语勉励泌尿外科青年医师成长

 

        从开创学科新局到培育后辈人才,从撰写传世专著到坚守仁爱初心,梅骅用一生诠释了医者仁心与大爱无私。如今,他的学生已成为泌尿外科领域的中坚力量,而他所倡导的“尊师重教、无私传承”精神,仍在中山一院泌尿外科乃至全国学科内薪火相传,成为推动中国泌尿外科事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。

 

        【名医档案】

 


 

        梅骅,1932年12月出生,中共党员,广东台山人。1955年10月毕业于华南医学院,外科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曾任中山一院泌尿外科副主任、主任,中山医科大学深圳泌尿外科医院院长。中央保健会诊专家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泌尿外科专家,1972年成功实施中国首例亲属肾移植手术,1973年主编出版国内第一本泌尿外科手术学著作,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,1985年获广东省特级劳动模范称号,1994年获首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。

 


 

        陈凌武,教授、主任医师,博士研究生导师。中山一院外科主任、手术麻醉中心主任、泌尿外科主任、外科学教研室主任、手术麻醉中心教职工党总支书记。

 

 

记者/ 翁均婷 见习记者/ 江戈 通讯员/ 梁嘉韵

报道链接:https://xapp.southcn.com/node_fb07388412?temp=1&k=f35f3b65c8

报道日期:2025年09月12日